
长距离输送供热技术的优点非常明显,可以将蒸汽管道输送距离延伸至20~50km,同时降低输送温降压降和能耗,有效解决火电厂装机分布与热负荷分布存在空间不匹配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利用远离负荷中心的电厂和工业余热,替代城区落后的小机组、燃煤锅炉和散煤的使用。在热负荷集中的地区应用长距离输送供热,可以有效缓解供暖季散煤和落后小机组供热引起的空气污染,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北方地区实现清洁供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但长距离输送供热管网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长距离输送供热管线输送距离远,影响范围广,初投资高,需要特别注重经济性。此外,由于供热范围大,管网规模大,热损失随之增加,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更加复杂,对输送管线的设计、上游供热首站和下游城市热网的联合控制、事故应急处理等要求都很高。

长距离输送供热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供热范围,但由于初投资高、经济性相对较差、影响范围大,在应用时,应重视以下问题:
(1)长距离输送热网初投资高,应高度重视经济性。首先应优先挖掘本地热源,避免舍近求远。同时,应确保末端用户有较稳定的热负荷,敷设的长距离管道投资是可回收的。政府主导对长距离输送热网的规划、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管网可由公共事业或企业管理,热源由供热企业负责。为提高长距离输送供热工程的经济效益,可结合大温差输送和电厂余热回收。在用户侧采用吸收式热泵降低回水温度,中继能源站可以结合调峰热源进一步集中降低热网回水温度,降低热网回水温度应与热电厂的余热回收工艺统一考虑,实现热电厂在传统热电联产基础上能耗进一步降低。
(2)在系统设计建造过程中必须进行动态水力分析。长距离输送供热工程由于输送距离长,需考虑多级泵加压输送,常规静态水力计算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动态水力计算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模拟试验。水力分析需要充分考虑事故状态的动态安全性,并整体分析考虑,形成自控策略,否则很容易出现超压及汽化现象,带来严重事故。
(3)大高差长距离输送供热工程应重视上游供热首站和下游城市热网的可靠性。与普通供热系统不同,长距离输送供热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输送管线,对上游供热首站和下游城市热网的联合控制、事故应急处理等要求都很高。例如电厂供热首站内循环泵需和系统其他循环泵联合,市区管网要考虑多点补水、事故管线快速隔离等。
文章节选自《火电厂供热及热点解耦技术》一书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网络各大书店购买